随着美国经济缓慢或正常复苏,美息和港息将由低位累积上升至少3%至5%,美元和港元汇率亦将累积上升至少30%至50%。届时以外币计的香港楼价亦将再升30%至50%,进一步暴露香港楼价的偏高程度。因此,即使香港楼价不进一步上升,上述两个因素,也足以戳破香港的楼市泡沫。香港楼市很可能在2至7年内出现泡沫爆破,进而透过传染性效应影响新加坡、本地区甚至中国的资产价格出现大调整,甚而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亚洲金融风暴。为把未来伤害减至最轻,新加坡政府宜未雨绸缪。
虽然香港楼市泡沫最终爆破概率极大,但未来一至两年尚末具备暴挫条件,原因是美国经济仍在缓慢或正常复苏,美息及美元尚需一段时间,才能累积至具足够杀伤力的升幅。相反,港股和美股很可能随美国经济复甦,在未来一至三年由现今略为偏低水平,辗转上涨至偏高甚至严重偏高水平。随着股市上涨及美国经济持续复苏,香港楼价亦将由现今严重偏高水平,进一步上涨至更严重偏高水平,以至最终香港的楼价、股价和汇率均严重偏高。但当美息及美元累积至一定升幅,将诱发香港楼股暴挫,及须以重大代价维系香港的固定汇率,三箭齐发,加上暴挫将以水银泄地,一发不可收拾的形式展现,其杀伤力极可能大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,进而连累新加坡及本地区经济。香港楼价自2009年低位至今,已上升120%以上,根据香港金管局各项楼市负担指数(如楼价和收入比为14.7倍,若利率上升至3%,供款与收入比将由现今的65%上升至84%。)香港楼价已处严重偏高水平,更令人忧虑的是,香港办公室、零售物业和工业楼价的升幅更大:2009年低位至今的累积升幅,分别为163%、195%和225%。当这些物业价格、德士牌价、车位价和楼价一起暴挫,其杀伤力将极大。
政府须未雨绸缪,由于
新加坡政府较早意识到美国量化宽松能造成其楼市泡沫的风险,自2009年至今推出了八轮压抑楼市措施。加上其令香港和中国羡慕的组屋制度及其他因素,以及其楼价自2009年至今的累积升幅远低于香港(私宅约升60%,转售组屋约升47%),若再扣除地铁网络改善及人口增长的长期影响,其楼市泡沫应远低于香港,亦不足以在现价位出现自我泡沫爆破。然而,即使新加坡楼价处于合理水平,一旦2至7年内香港,或任何一个亚洲经济体(印度各大城市的楼价升幅比香港不遑多让),出现楼市泡沫爆破,将透过传染性效应,将新加坡楼价压至偏低水平。更何况新加坡现今楼价存在一定泡沫,并难保楼价在这两年会进一步上涨,在升得越高,跌得越重的现实下,数年后的香港楼市泡沫爆裂,将足以导致新加坡楼市大幅下挫至严重偏低水平。
因此,政府宜未雨绸缪,以便将未来灾害减至最轻。第一个选择是持续推出压抑楼市措施,确保楼市价不再上升,第二个选择是推出更强压抑楼市措施,在事前挤掉部份泡沫。然而,即使是第一个选择,也不容易达到,原因是发展商有很强的定价能力及托价能力,以及新楼价格对二手楼价的强大指标性效应,以至即使政府推出强度如早前第五轮和第七轮的压抑楼价措施,发展商仍可以其定价及托价能力守住一手楼价,并透过上述指标性效应守住二手楼价,以至出现成交大幅下挫,楼价仍轻微巩固的现象。然而,当巩固期的购买力(pent-up demand)持续累积至一定水平,发展商又可借外围经济环境改善、通胀上升或压抑措施心理效应随时间递减,以其定价能力及巩固期累积的购买力,把楼价急速推上,以至楼价最终仍以“急涨-轻微巩固-再急涨”的形式迈向更大泡沫。随着未来数年美国经济持续复苏、环球股市辗转上涨、工资物价随通胀上调、甚至通胀率随环球经济上涨,政府宜预早规划更多压抑楼市措施,以防楼市泡沫进一步扩大。
至于挤泡沫的选择,则须考虑如下的政策建议,方可成事,原因是现今所採用的压抑措施,并非如想象般强。比如说,现今採用的额外买家印花税(ABSD)、房贷比顶限(LTVcap)、贷款期顶限(mortgage period cap)、债务还款与收入比顶限(TDSR),只是针对为数较少的新买家,不影响比新买家多二三十倍的现有业主(existing owners)——已买房就不用交ABSD,已做按揭就不受新的TDSR、LTV、mortgage period cap影响。以至即使是15%(甚至20%的ABSD),也只影响新买家,不会催使为数庞大的现有业主抛售其物业。若现有业主不抛售物业,发展商要应付的将只是新买家客源暂时减少,以其定价能力及托价能力,要将楼价进一步推升,或须外围环境或其他因素配合;但要将楼价托在压抑措施前的水平,利用短期折扣吸引一些新买家买房,并静待更有利时机推升楼价,则是轻而易举。除非加息或香港泡沫爆裂,才足以诱发楼价暴挫。因此,即使加码现今采用的压抑楼价措施,也不足以挤出部份楼市泡沫。然而,当新加坡按揭息率在数年后随美息持续上升至一定水平,又或者香港楼市在2至7年内出现泡沫爆裂,上述为数庞大的现有业主,将至少有一部份开始卖楼,造成楼价开始疲软及较弱的心理预期,从而引发更多现有业主卖楼。这又引发楼价进一步下滑和“楼价续跌的心理预期”,以至出现部份发展商开始削价卖楼、新买家开始绝迹。原本没想过卖楼者,也开始抛售物业的“向下羊群效应”。这之后又产生多个“恶性循环”(如楼市下挫、股市下挫、经济衰退、企业倒闭、裁员和金融风暴互为因果),和一系列的“向下市场行为改变”,如恐慌性抛售资产(包括楼、股、商铺、办公室和厂房)、个人、企业和金融机构去槓杆化(financial deleveraging)和金融媒介作用中断(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),如银行被迫大幅削减贷款,造成大量投资计划被搁置及影响企业正常运作。
为避免上述危机,政府宜考虑在这一两年空窗期,采用更强,并足以挤掉部份楼市泡沫的压抑措施。为此,笔者即将在《新加坡经济评论》刊出的文章《香港及
新加坡的楼市泡沫风险》,详细讨论了如何用按揭挤掉部份泡沫——由于此政策效力太强,所以要“先讨论应否推行”和“先讨论较低税率”。前者可将整个政策的效力切为两截(心理预期时的一截和实行时的余下一截),后者又在此基础上再将其切成数小截,从而确保能在挤掉部份泡沫之余,又不至提前造成楼市泡沫爆裂。另外,在现有组屋制度的基础上,政府可考虑“官方定价版”的执行共管公寓(EC)和私人组屋(DBSS),原因是现有的EC和DBSS,是由私营发展商投地后,由私营发展商决定卖多少钱,以至相关发展商可利用此定价权,协助推升楼价,即使在平时,也可用此定价权,以较贵的价钱卖给购房者。在“私营定价版”的EC和DBSS之外,建屋局可考虑推出由其定价,但质量较组屋为佳的EC和DBSS,并利用其定价权,透过公私间的竞争牵制“私营定价版”EC和DBSS的价格,既可预防泡沫,又可让国民以较低价钱享受EC和DBSS。为避免危机,政府宜考虑在这一两年空窗期,采用更强,并足以挤掉部份楼市泡沫的压抑措施。
(责任编辑:诸丽南)
本文来源于新加坡意腾国际旗下:新加坡公寓网
本公司致力于新加坡教育、新加坡房产、新加坡投资移民、新加坡学生公寓、新加坡酒店、新加坡签证等推广及开拓。详细咨询请拨打中国客服咨询热线:400-7160816。新加坡详细咨询请拨打(+65)67379958
本网站还与国际知名酒店网agoda合作:酒店预订请点击https://www.agoda.com.cn/asia/singapore/singapore.html?cid=1445908
旗下网站:新加坡留学网www.eistudy.com 新加坡公寓网https://old.65house.com 新加坡移民网https://www.65pr.com 新加坡房产网https://house.heys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