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对准小众市场,物有所值,位于朝阳台(Sunrise Terrace)的Alana,是一个聚落式住宅项目,每一套三层楼高的单位都拥有一个私人的露天花园阳台。位于勿洛南3道的eCo是一个综合型住宅项目,拥有套房、共管公寓、SOHO单位,以及联排别墅 。 在过去十年,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逐渐成熟,许多新颖的房屋产品应运而生。随着房地产买家越来越精明,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精挑细选的辨识能力,拥有多元特质的房地产产品受到更多房屋买家青睐,并愿意用更高的价钱来购买。在寸土如金的新加坡拥有一片土地,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,因此,那些有较大预算的买家,都不惜一掷千金,来购买有地住宅,追求这独特的身份象征。然而,不是每名潜在
房地产买家,都负担得起有地房产,这为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开拓了新的市场契机。分层地契住宅一般包括了聚落式住宅(cluster housing)和联排别墅(town houses)。聚落式住宅一般指的是排屋。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包含了分层地契别墅、半独立式洋房和排屋,不过排屋在数量上超过了别墅和半独立式洋房。
拥有分层地契住宅的业主,不拥有土地契约,只拥有房地产单位的分层地契。跟许多综合公寓一样,许多聚落式住宅也为业主提供一些共用的设施。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的销售量一向来相当不错,但在2013年,其销售量因受到整体房地产下滑而跟着下跌,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2013年1月份推出了降温措施,以及后来的总债务偿还比率(TDSR)限制。根据市区重建局的转售禁令,在2011年,共有711个分层地契有地住宅转手,刷新2008年至今的纪录。但到了2013年,转售数量却掉到280个。在2008年,全球经济危机爆发,新加坡房地产买气骤然降温,只卖出290个这类房产。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的全盛期是2007年,当时共有816个分层地契有地住宅转手,创下历来最高记录。必需注意的是,在2013年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占整体有地住宅交易的20%份额,几乎创年度新高。从2004年到2010年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只占全年整体有地住宅交易的不到16%。
为何买家对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兴趣依然浓厚?我们不能单从2013年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的转售量下跌,就引申出这类产品对买家的吸引力已经下降的结论。实际上,2013年整体房地产和有地住宅的成交量总数都显著下滑。之前已经提到,在2013年,每十间有地住宅成交,就有两间属于分层地契,份额几乎创下年度新高——这显示,对那些打算买有地住宅的买家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绝对是他们考虑的选项之一。在2013年,即使整体房地产买气下滑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依然有一定的支持力量。基本上,买家认为分层地契有地住宅(或聚落式住宅)提供的居住环境,能媲美有地住宅,但价格又比传统的纯有地住宅便宜。因此,对于那些瞄准高端房地产,又想寻找有别于传统公寓的买家来说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绝对是物有所值的选择。买家对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的浓厚兴趣也反映了买家的成熟度,他们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,选择独特的房地产产品。政府推出了总债务偿还比率限制,主要是为了限制买家的贷款能力,避免他们在无法负担的情况下过度借贷。购买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的买家,一般是比较实际的,他们意识到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比纯有地住宅便宜许多。这些买家相信,有地住宅(包括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在内)的价格比公寓更具抗跌性,长远来说,更可能有房价升值空间。从2010至2013年期间,相较于高端和市区边缘的房子,郊区的共管公寓最受欢迎。然而,这些郊区公寓项目一般有300到500个单位,欠缺产品多元特质,同时,在房地产市场放缓时,这类房地产通常受到最大的冲击,因为它们不具备能抗跌的任何内在价值。不同的是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由于数量还相当少,属于小众房地产产品。
与公寓相同的是,聚落式住宅一般也会有一些共享设施,对业主来说,更具有经济效益。虽说在个人单位内拥有自己的泳池可能尽显奢华,但在维持和维修上可能相当昂贵。由于许多住户只在闲暇时候才会用泳池,因此,户内泳池可能因不常使用而成为奢侈的白象,视觉美观大于实际使用价值。虽说设施必须共享,磨损的几率较大,但在聚落式住宅内的设施一般会有专业的代理来管理,或许会比私家设施容易获得更好的维修。组屋买家对分层地契有地住宅需求殷切,很明显的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对组屋提升者的吸引力日渐显著。根据买卖禁令记录,登记住址在组屋的买家,在2004年只买下34个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单位,但随后几年,这类买家每年平均买下超过100个单位。到了2011年,购买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的组屋提升者更增加至173个单位,创下年度最高的记录。越来越多拥有组屋的买家意识到:相较于郊区的共管公寓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更物有所值。多数人也认为,纯有地住宅已超过他们能力所能负担的范围。组屋提升者在2013年买下的分层地契有地住宅较少,只有62个。在2012年,他们买下133个分屋地契有地住宅单位。尽管如此,在2013年,买下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的组屋提升者,还是占据了那年所有分层地契有地住宅交易的约22%,是个相当高的比率。从组屋提升到私人公寓,向来被视为生活方式的一种层次的提升。直接提升到有地住宅,对组屋提升者来说,更好比三级跳,成为群体中的佼佼者。然而,由于有地住宅一般较昂贵,因此,概念独特又拥有特性的分层地契有地住宅,对那些能负担私人公寓以上私宅的人士来说,就极具吸引力。相对于那些已经拥有私宅的人来说,拥有共享消闲设施对组屋提升者来说,概念更新颖。对组屋提升者来说,提供这类设施的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具备了所有优势--既提供了居住在有地住宅的高尚感觉,又拥有共享设施。相反的,私人共管公寓提升者对共同设施反而不太在意,因为这对他们来说,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,他们的下一个目标,是纯有地住宅房产。
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展望良好,尽管政府出台了几轮的降温措施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的吸引力依然屹立不倒。这么多年来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这种房屋种类,可以说已经是千锤百炼,既能提供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,也能带来房价增值潜能。虽然它们的投资吸引力没有那么高(有地住宅的租金收益率不比共管公寓),但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扶持,特别是对那些来自西方国家的外籍高管人才来说。这类外国人一般不喜欢居住在公寓,只偏好较静谧的居住环境。虽然有人从组屋提升到分层地契有地住宅,但也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,将纯有地住宅卖掉,套取现金,转而购买分层地契有地住宅。这让他们可以继续享受已经习惯了的有地住宅居住方式。有些有地住宅业主“降级”,不是因为房贷供款负担太重,而是因为家庭结构改变了。例如,孩子在婚后搬出去住,年老的父母可能会突然发现有地住宅变得太大了。他们也可能会觉得,住在聚落式住宅,比纯有地住宅更“实用和方便”,既能享受设施又不用自己亲自打理。
对于有支付能力的买家来说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还是很具吸引力的。去年,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市场相对沉寂,只有280个单位成交,比2011年的将近600个少了许多。然而,较沉寂的交易量,也可能吸引一些喜欢独特产品,专找价格还没有被过度炒高的买家。这是手头较宽裕的组屋提升者,提升自己生活水平的最快捷途径,比提升至公寓更能凸显自己的身份。大家都知道,2014年起完工的新私宅将增加,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非有地住宅。有地住宅预计将因此而更受欢迎,价格也更具抗跌性。但纯有地住宅的价位高,许多买家负担不起,特别是政府出台总偿债比率条例后,将买家的月收入与房贷比例挂钩,情况更是雪上加霜。虽说分层地契有地住宅并非完全多元化的房地产,但相较于公寓,他们更独特,与其他房地产之间的差异性更强。尽管如此,这并不意味着买家会罔顾一切地全盘接受这种产品概念。这类项目的发展商必须不断推陈出新,来迎合买家的需求,才能对抗新的降温措施和自2014年开始疲软的楼市环境。发展商必须找出新一批买家有什么样的特定需求,全力开发聚落式住宅的潜能,来吸引这一批需求源源不绝的买家对一些特定产品,例如聚落式排屋产生兴趣。今后几年将有更多新私宅单位,特别是公寓和共管公寓单位完工,因此,支付能力较高、有能力购买比传统共管公寓更好的房子的买家,必定会更希望购买一个较独特的房地产产品,例如聚落式住宅。近几年来,郊区的共管公寓可能因为单位价较低而很快被抢购一空,实际上财力比较雄厚的买家还是会比较偏好一个分层地契有地住宅,或者中高档公寓,因为他们明白,长远来说,他们比较容易萃取这些房子的转售价值。他们未必能够从郊区公寓获得同等转售价值,因为每个郊区公寓一般拥有300至500个类似单位。
(责任编辑:诸丽南)
本文来源于新加坡意腾国际旗下:新加坡公寓网
本公司致力于新加坡教育、新加坡房产、新加坡投资移民、新加坡学生公寓、新加坡酒店、新加坡签证等推广及开拓。详细咨询请拨打中国客服咨询热线:400-7160816。新加坡详细咨询请拨打(+65)67379958
本网站还与国际知名酒店网agoda合作:酒店预订请点击https://www.agoda.com.cn/asia/singapore/singapore.html?cid=1445908
旗下网站:新加坡留学网www.eistudy.com 新加坡公寓网https://old.65house.com 新加坡移民网https://www.65pr.com 新加坡房产网https://house.heysg.com